大唐的繁华、长安城的热闹,似乎专为等着李白这样豪爽不羁的人儿来消受。下面茶诗网带您了解关于诗仙李白的故事:李白是最有才的诗人,更是最孤独的歌者。
那一年诗仙李白42岁,得到了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,像个少年一样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:
《南陵别儿童入京》
白酒新熟山中归,黄鸡啄黍秋正肥。
呼童烹鸡酌白酒,儿女嬉笑牵人衣。
高歌取醉欲自慰,起舞落日争光辉。
游说万乘苦不早,著鞭跨马涉远道。
会稽愚妇轻买臣,余亦辞家西入秦。
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。
他满以为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:“申管晏之谈,谋帝王之术,奋其智能,愿为辅弼,使寰区大定,海县清一”,就是要效仿管仲、晏婴这些名臣,辅佐皇上,干一番大事业。
然而皇帝要的,不过是一个可以写诗助兴的闲人。
不得志让他更加放纵自己,常常喝得酩酊大醉。杜甫说他:
《饮中八仙歌》
李白斗酒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,
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
锋芒毕露,不懂迎合,李白的个性已经注定了不适合混迹官场。终于他因为得罪权贵不得不离开长安。在此,诗仙李白的故事整体是凄惨的。
离开就离开,李白高歌着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,再一次开始了漫游山水的生活。
印象中的李白就这样是永远年轻,永远热血沸腾。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”,何等狂放不羁;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”,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,又何等霸气云天?
谁又知道,他“仰天大笑出门去”的背后,是“会稽愚妇轻买臣”;他高呼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”,心中想的却是“古来圣贤皆寂寞”,如何销掉“万古愁”;而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背后,不过是对“行路难,行路难,多歧路,今安在”的自我安慰。
他的族叔李阳冰说的更明白:“凡数百首,多言公之不得意。”
李白一直在山水与庙堂之间摇摆:他有陶渊明纵情山水的志向,却又没办法甘于平凡;他想成就一番事业,却又碍于出身不能名正言顺地参加科考,而且,他从没想过收敛自己的个性。
所以,诗仙李白的故事,一生始终在矛盾中摇晃,追逐,而又不可得。
安史之乱时,他满腔热血地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平叛部队,渴望着“但用东山谢安石,为君谈笑静胡沙”。
可惜,他站错了队,李璘之志并不在平定安史,而是要在李隆基的碗里分一杯羹,结果兵败,李白也跟着做了阶下囚。
紧接着,他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,又想参加李光弼的队伍去讨伐史朝义,却中途患病,未能如愿。
李白的狂欢,或许只是一群人的孤单。人群散去,只有山水明月才是他的知己。
44岁的李白在长安,那一晚,都城的繁华与他无关,只有月亮与酒,消解着他的孤独:
《月下独酌》
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
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
月既不解饮,影徒随我身。
暂伴月将影,行乐须及春。
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乱。
醒时同交欢,醉后各分散。
永结无情游,相期邈云汉。
“醒时同交欢,醉后各分散。”说的是月,不也是人吗?
53岁的李白,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,经历了蒙冤被囚的牢狱之灾,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,最后一次来到宣城,他独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,独坐许久:
《独坐敬亭山》
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
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
亲朋去尽,只有敬亭山与他为伴。
61岁的李白,因贫病来投奔当涂令李阳冰,次年初春,病稍好转,但萦绕他心头的,是“吾生无依”的孤独:
《春日独酌》
东风扇淑气,水木荣春晖。
白日照绿草,落花散且飞。
孤云还空山,众鸟各已归。
彼物皆有托,吾生独无依。
对此石上月,长醉歌芳菲。
“对此石上月,长醉歌芳菲”。如果有谁懂李白的孤独,那一定是他小时就喜欢的月亮;如果有谁能解他的孤独,信阳毛尖价格,那一定是让他长醉不醒的美酒。
所以,“谪仙人”李白,终是喝着美酒,寻着月亮,永远的去了。这就是诗仙李白的故事,在诗歌中,他无法隐瞒的就是心中的那份孤独与寂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