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国最著名的兵书《孙子兵法》中,有这样一句话:“故知兵之将,民之司命。国家安危之主也。”
如果没有优秀的将领在,很可能我们国家的领土就会被别人侵占,人民的安全也就没有办法保证。
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过一首诗,毛尖价格,表达了对名将的渴求,下面婷婷姐姐带大家学习这首王昌龄出塞古诗。
《出塞》
唐·王昌龄
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
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
《出塞》视频
《出塞》译文
这首王昌龄出塞的意思是:自秦汉以来,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田野,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还乡。如果有像卫青和李广这样大智大勇的将军立马阵前,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边界。
《出塞》赏析
王昌龄出塞的诗意慨叹边战不断,国无良将,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士兵们的信心。
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,运用了“互文”的手法,意思是秦汉时候的明月与边关。
这句诗用非常大气的手笔,描绘出一幅边塞月夜图:一轮沐浴着历史沧桑的明月,照耀着苍凉的边疆关塞。寥廓、萧条的边疆图景仿佛出现在眼前。
“万里长征人未还”,面对这样的景象,诗人触景生情,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、至死未归的战士们。
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”,只要有李广、卫青那样的名将在,敌人的战马就不会度过阴山了。
龙城飞将,是指汉武帝时期的两位著名的军事将领,飞将指的是飞将军李广,龙城是指大司马卫青。诗人其实想说的是:由于朝廷用人不当,将帅能力不强,才造成了烽火长燃、征人不能还家的局面。
诗人王昌龄所处的时代,正是盛唐。这一时期,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;但频繁的边塞战争,也使人民不堪重负,渴望和平。《出塞》这首诗正是反映了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愿。
《出塞》创作背景
出塞古诗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,《出塞》是乐府旧题。王昌龄所处的时代,正值盛唐,这一时期,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,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,边塞诗人的作品中,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,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。同时,频繁的边塞战争,也使人民不堪重负,渴望和平,《出塞》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。
出塞王昌龄简介
王昌龄(698—757),字少伯,汉族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,又一说京兆长安人(今西安)人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。王昌龄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、王之涣、岑参等人交往深厚。其诗以七绝见长,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,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誉,又被后人誉为“七绝圣手”。王昌龄的诗词代表作有《芙蓉楼送辛渐》《从军行》《采莲曲》《长信怨》《春宫怨》《塞上曲》《出塞》等。
(王昌龄出塞古诗拼音版)
婷婷古诗文
大家好,我是唱古文、讲诗教的婷婷姐姐,古诗是人类最精炼的语言,往往用二十个字,就把这个世界描绘的非常清晰了,古诗会帮助我们学习生活中美好的事物,下面我们就来唱古文吧。
婷婷唱古文,儿童教育从诗教开始!